本文轉載自與媒體對抗網頁

出處請見: http://www.socialforce.tw/phpBB/topic_14889.html







張維嘉:傲慢與偏見?知識份子之戒慎 /張維嘉(民進黨新潮流前總幹事)





我所敬佩的綠營學者、政治受難者、民主及社運先進,聯合發表呼籲陳總統下台,


做為「以民主豐富台灣認同」宣言。在明知當前「反扁」的媒體,一定會大肆渲染,


進而為「倒扁」再次掀起狂風巨浪,同時也必然引發綠色陣營「不諒解」的認知之下,


這個勇氣就值得肯定,「宣言」絕對是秉持自我良知,也無庸置疑。


不過,拜讀「宣言」及諸多發起人的談話內容之後,謹以如下三點淺見,就教於


「宣言」的朋友們。






一、 誰推翻了兩蔣的專制體制?台灣人民!




「宣言」中稱「政治領導者卻以動員族群來取代反省....民眾甚至學界則以認同立場,


來壓抑對民主理想追求」。多麼嚴厲的指控!


真實的歷史,只有「時勢造英雄」,沒有「英雄造時勢」。台灣的民主發展也不例外。


數百年來,台灣人民的自我解放運動,未曾間歇,他們追求自由人權民主為已志,追隨


心目中的英雄好漢。 面對敵軍,再怎麼聰明蓋世的英雄,如果沒有軍隊,只有投降、


逃亡或切腹三個選擇。英雄可以是任何人,包括知識份子,但是,沒有軍隊,其力何在?


同理,台灣的民主運動,如果沒有台灣人民做後盾,是不可能成功的。





任何稍具觀察力的人,都知道「反罷免」的群眾是自發的,先從台南市開始,嚴格的說,


是群眾「領導」了民進黨,而非民進黨「動員」了群眾。





這些「群眾」真如「宣言」所稱的「族群」?不錯,當國民黨殖民政權殘酷地鎮壓台灣人民時,


他們是被壓迫的「族群」。然而,他們卻是以推翻專制體制的民主力量呈現出來。在反罷免的


運動中,他們即使不能代表「全部」的民主力量,至少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份。





知識來自研究、閱讀、同樣也可以來自經驗。一隻好不容易飛離鳥籠的鳥兒,絕對比其他始終


飛翔在天空的同類,更知道自由的可貴。做為被壓迫的台灣人民,他們對自由民主的體認,絕對


遠超過舊勢力及其認同者,甚至超過知識份子。


把民主力量化約為「被動員的族群」,捫心自問,這其中沒有知識份子的傲慢與偏見嗎?






二、 誰在破壞民主?誰在深化民主?




「以民主豐富台灣認同」的標題,深深感動了所有民主運動者,包括筆者在內。台灣人民的解放


運動,有別於古典的「民族民主運動」,即,先推翻或驅逐外來的殖民帝國,而後建立民主


體制;但台灣則是「民主民族運動」,即,先建立民主體制,進而鞏固並深化民主體制,達到


民族解放的目標,簡言之,就是以民主來解決國家認同的問題。





由此觀之,台灣當前的主要矛盾,其實在於民主與反民主之間。亦即民主與反動復辟勢力之間


的鬥爭;而不在於陳總統與民進黨執政期間的「道德威望」流失的問題上。(在此並無意淡化,


或藉由所謂的「族群動員」和「鞏固領導中心」,來迴避民進黨該有的反省檢討)。





誰在破壞台灣民主?因為陳總統周圍有人被控貪瀆,因而破壞了民主?因此必須下台以示


負責?這個理由顯然過於牽強。現實上,破壞民主、反民主的,正是連宋馬的舊勢力及其認同者。


2000年,連宋及其追隨者不肯承認民主選舉的結果;2004年「兩顆子彈症候群」的反對


派領導者,思圖透過「歇斯底里」的群眾運動推翻選舉結果,這都是民主的正常行為嗎?





2006年「兩顆子彈」繼續延燒,以不負責任的「言論自由」來傷害自由,這不是反民主、


破壞民主嗎?電視媒體以「私設刑堂」的方式,逾越司法,難道不是悖離了人權法治的原則嗎?


這不僅剝奪了趙建銘醫師接受公正審判的機會,也嚴重傷害他的基本人權──緘默、


否認涉案的權利。而主其事者就是舊勢力及其御用工具──媒體。這跟美麗島大審前


的空氣---「未審先判」有何不同?





宣言的朋友們,難道就沒有察覺到這些現象?單憑陳總統主動下台,而罔顧反人權、反民主


的行為,就能「以民主豊富台灣認同」嗎?答案顯然是相反的。





歷史往往是有權者進行詮釋。歷史如果由獨裁者及其跟隨者詮釋,就會發生希特勒、


蔣介石、毛澤東、史達林之流屠殺人民的悲劇。這也是只有民主社會才有可能還歷史真面目的理由。





誰在鞏固民主?深化民主?容我公平講,是陳總統及民進黨。實例至少包括,


公民投票、單一選區兩票制、司法相對獨立、賄選現象改善、反對外國強權干預台灣


民主政治的發展、對立法權及言論自由的尊重。





在民主社會裡,學者及政治參與者,往往是詮釋歷史的人,尤其是學者,因為學者


有專長且相對中立,更應該審慎觀察出事實的真相,加以詮釋,否則很難避免知識份子


的傲慢與偏見之嫌。




三、 道德與法律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這似乎說明了道德與法律的關係。但是,更正確的說法,


應該是「法律是道德的基礎」。(法治)基礎愈穩固,愈能提升道德水平,換言之,愈是遵守


法律和社會規範的人民,相對的,道德水準愈高。





儒家思想最反動的地方,就是為了擁護專制體制,而倡導「道德說」。把人民的福祉建立


在統治者及其官僚體系的「道德」上。中國人民每每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就是因為君王


被寄望「道德」,而非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之上。以致不僅「道德」仁君如同鳳毛麟角,被


統治的人民「道德」水平,也可想而知。





輕法治、重道德的統治,往往就是社會動亂的根源,獨裁者也每每以「道德」化妝自已,


隨心所欲。蔣介石殷鑑不遠。捨法治,而以「道德」訴求,呼籲一位民選總統主動下台,


以「建立民主風範,用以提昇民主品質」云云,相信這對歐美民主先進國家的人民而言,


應是一項不可思議的提法。對他們而言,違反法律才可能成為被要求下台的理由。





蔣經國先生及法國前總統米特朗,都有非婚生子女的緋聞,對東方人而言,這是「極不道德」

的行為。但是,沒有人因為這個理由要求他們下台。韓國前大統領金大中,為兒子涉及特權


貪瀆案而公開道歉後,並未嚴重損及他的道德威信。美國總統柯林頓也不是因為「魯文斯基」


的緋聞而遭到彈劾,而是涉嫌「妨礙司法」的罪名。





道德與法律的最大差別,在於罰責的平等性、公正性與一致性。但是,「道德」標準會因為


主觀認知的不同,而難取於一。


在當前的政治環境裡,批判是相對簡單的事。每個人都正氣凜然,台灣成為聖人的天堂?


那麼法治不就成為廢物?捨棄法治而就道德,絕非「以民主豐富台灣認同」之道。





台灣人民需要安定,需要在安定中更嚴厲的要求執政者,而非以更大的不安定,取代動盪


的局面。知識雖然是力量,但也只有在拋棄知識的傲慢與偏見之下,才可能避免誤國誤民


,並發揮更大的力量!願與「宣言」的朋友們共勉。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t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